“3亿用户接力产生9亿扶贫订单,卖出183万吨农货,装得下3万节火车皮。”近日,拼多多发布助农扶贫年报,一连串惹眼的数据和案例回顾了拼多多2017年在精准扶贫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。
兼具C2B(CommunitytoBusiness)与“预售制”机制的“拼多多模式”,在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、优化农业供给侧上表现出了强大的新能效。
“与传统电商相比,社交电商的模式特点在精准扶贫中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,给行业做了一个很好的佐证。”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点评道。拼多多依托社交关系推进电商,促进同类兴趣的细分顾客聚集,帮助小众商品更加容易突破销售瓶颈。另外,在零售渠道方面,社交电商渠道下沉的力度更大,有利于聚焦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。
过去,大多数扶贫工作都以“下乡开店”为主要工作展开,但很多都是,贫困地区农货只能等待消费者被动式搜索,一方面销量很难保证,一方面也让大量投入变为沉没成本。
“从目前来看,未来最有前景的模式不是当下热闹的B2C、C2C,而是C2B。”荆林波说道。
在互联网经济时代,诞生了诸如阿里巴巴的B2B模式,亚马逊的B2C模式,eBay的C2C模式,这些模式一定程度上都改变了供需模式,但如今在消费升级的需求下,消费者对成本控制、流通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尤其在农产品流通领域,生鲜农货保质期短、提前采摘损耗大、流通不畅等问题始终是困扰农民生计的难题。
拼多多则通过“C2B”+“预售制”模式,帮助农民实现“以销定采”。拼多多通过预售制提前聚起海量订单,再把大单快速分解成大量小单,直接与众多农户对接,优先包销贫困户家中农货,实现了在田间地头“边采摘、边销售”。
去年9月,拼多多联合新农人为新疆库尔勒的梨农开辟助农扶贫窗口,通过预售制提前收集到20万斤左右的订单,不仅包销了艾力?买买提等3户贫困户家里100多吨的香梨,还通过大数据预测销售走势,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3000吨香梨订单,通过帮助提升当地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和运输能力,建立了长期帮扶的机制。
“羊踏菜园”负责人蔡志雄表示,拼多多模式能够提供数据指导和预售支撑,并引导贫困地区对品类进行优化种植,“过去一年我们对更多的贫困户种植作物进行调整,帮助他们科学、生态种地,平均每户能增收3000元以上。”
“电子商务的真正意义在于不断减低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的成本,也减低商家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成本。”相关专家表示,减低成本,不仅仅是减低已有方式的成本,也是减低获得更多、更好、更优化零售方式的成本。
用社交建立连接,以社群接力扶贫。拼多多的C2B模式闯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,通过“以拼代捐”,聚合分散分布但数量庞大的用户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,打破农业与需求端的“信息鸿沟”;通过大数据指导,优化种植结构,真正落实“真扶贫、扶真贫”。
“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提供电商销路,只是电商扶贫的第一步。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在于逐步扭转农民的思想观念,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。”拼多多副总裁葛爽表示,拼多多内部有专门的运营人员依托庞大的用户大数据,可以更好指导贫困群众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,帮助贫困户丰产又丰收。